读《新生—— 七年就是一辈子》书摘

Posted by zhulinpinyu on May 10, 2016

前言

我们尊重他人的时间,我们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我们希望他人理解,但我们首先要花很长时间去理解他人。

PS: 首先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其次是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


我们相信通过学习获得重生—— 对我们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每一辈子都要至少习得一个重要技能,近儿获得不可逆的重生。第一年可以像苍蝇一样左冲右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就要像蜜蜂一样朝着既定的方向不断飞行。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我们知道刻意训练并不依赖任何运气,只要付出就有收获。越是早期,越应该花更多时间精力去学习(磨练技能)。我们相信学识决定一切。

PS: 目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旦找到方向就要不顾一切的,勤奋的,刻意的练习,练习,再练习。


衡量学习效果的标准也很清楚:生活没有随之改变,就是没学会、没学好—因为只有践行才是唯一有效的学习手段。

PS: 利用学习所得服务于手头的工作,才是真正学习的价值所在。


我们知道研究别人的失败比研究别人的成功更有价值。


我们不花时间与他人争论,我们只为了弄清楚事实而讨论。


我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情绪之中,我们会用时间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情。

PS: 用有限的时间去改变能改变的事情。比如说刻意的训练自己转换思维模式。古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接受目前不能告改变的。与其烦恼忧愁不如预约生活。怎么过都是一天。何不开心去过,开心去做,使得未来的现在不再有当下一样的烦忧。


自序

学习的结果是不可逆的,尤其对生活的影响更是不可逆的——学了却没有改变生活,那其实就是根本没学。

PS: 其实是要做到有效的学习,专注的学习,深入到单一领域的学习。


人生最重要的概念:复利


最根本的学习与创作:践行

想到了,就去做,做到了,才算践行,做不到,没用

PS: 最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说,做到了才是践行。


没办法的事儿又何必羡慕?


钱花掉了,才属于自己,时间度过了,才可以算进生命,这是朴素的道理

PS: 花掉的钱才算是自己的钱。


我的几段个人经历以及一点总结

你的苦没人知道,所以从此坚决不要抱怨

PS: 就算诉苦也没人能懂,所以从此坚决不抱怨。只陈述当前状况。


这些年里我到底干过多少蠢事?

人要有自信。但,应该是对自己未来的自信,而对现在的自己,对过去的自己,自信、自负、自卑都是毫无意义的,要现实才对—错了就是错了,蠢了就是蠢了,把自己变的更好才能弥补那些错误,才能承担当初的愚蠢。

PS: 这又何其容易,真正的修炼不是说说而已。做到再说,没有做到说了又有什么意义。


衡量一个人是否自信,就看他是否能真心为他人的成果而毫无芥蒂地感到高兴。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用心理学原理『讨巧』,当别人成功的时候,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说实话在这个不需要『你死我活才能获得足够资源』的时代里,大多数情况下,我不觉得谁是谁的敌人),都要尽量为其高兴,哪怕假装为其高兴一会儿,然后就”骗”大脑真正的高兴起来,反复模拟『真正自信』的行动,就会更快达到真正自信的状态。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先去死记硬背,才能适时发挥。首先记住概念,当遇到的时候方才能知道,表述的是什么


那些之前属于“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相当于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了很多个“传感器”,一旦听到有人提到它们,因为熟悉,脑子里就会有反应。若是之前完全没有过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在脑子里根本不存在,那么在走神的时候,即便有人在身边提到那个东西,大脑也全然不会有所反应。


固守型的人(Be Good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的表现,更在意外界对那表现的看法; 进取型的人(Be Better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有无进步,并不在意对外界的看法; 第一种人过分在意自己当时当刻的表现,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感觉有可能做不好”,就直接不做了 —— 省的丢人。第二种人常常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他们知道自己有可能做得并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步,只要下一次比这一次更好,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


有些争论,其实并不是道理上的冲突,只不过是视角不同、层面不同而已。

PS: 我本人觉得这才是争论的本源。做好自己该做的,然后任他风吹与雨打。


大部分人受心理因素影响更多,而不是受逻辑影响更多。

PS: 理解人性的金句


害怕错过什么,是一种情绪,来自于空虚的情绪: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就渴望有一点什么,所以就特别害怕错过任何机会。充实的人,是不怕错过什么的,因为已经充实,错过点什么,真的无所谓,机会有的是,错过一大把又如何,反正因为充实而能够相信自己确实有实力终归抓到至少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

PS: 夯实已有的.其他其实不必操之过急


拿来一本书,就好像要打一场仗,打仗之前最好先考察一下地形吧? 同样的道理,拿来一本书,不应该是抓起来就从第一个字开始读起,一直读到最后……应该先看看目录,再看看附录,仔细读读前言,也不妨在网上先扫扫书评……要先大致对这本书有个了解,然后再开始行动比较好。

PS: 这个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法异曲同工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组织方式,但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总是要分章节。每一章其实都是在着重讲解一个概念,它的应用,它的方法论。而陆续的章节,通常是必须理解上一个概念之后才能进一步理解的概念,及其应用与方法论。所以,一头扎入内容之前,最好把这些概念大致过一遍,不理解没关系,哪怕先记住那些概念的名字和先后关系都很有帮助。

PS: 先知道概念,不理解最起码也了解了


重要的知识,从来都是通过反复学习才能获得的。一下就能学会得东西,通常上价值不大。


一定要用起来。 很多有用的东西,之所以最终没用,是因为压根没用过。


分享,不仅需要能力支撑,也是培养能力的最重要手段。知识分享,没有成本,只有收益 —— 双方都有的收益。

PS: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